|
【观点撷英】 原标题:数智时代劳动科学与工会理论研究探讨 日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5年新年学术报告会举办,会议主题为“数智时代劳动科学与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研究、工会理论研究、国内外劳动关系治理、劳动法治建设、劳动教育研究等劳动和工会领域热点话题进行交流研讨,为提升我国劳动科学和工会理论研究水平建言献策。 数智赋能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有数智赋能,其创新力、影响力将会大大提升。数智赋能人力资源呈现出三种趋势性变化,包括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新增劳动力供给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一大批新生代投身新业态。数智赋能人力资源的五个创新方向包括,加快激发数字经济活力的机制创新,加快数智赋能的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融通和智慧场景的创新,加快数字经济的人才创新,加快数据要素聚集的环境创新。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 杨志明 当前,需要更全面地反映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短期情况,从微观角度度量和理解当前面临的难题。新一轮技术进步已经表现出革命性特征,无论是从供给侧的技术创新,还是需求侧体现的渗透率看,技术进步的速度在加快,这要求我们拥抱新技术革命,同时确保不破坏就业增长机制。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要与时俱进,新发展阶段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变化会有新的问题,这需要最新的劳动经济学研究成果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都阳 新形势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建立工会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制度化常态化机制,探索走出新时代工会理论研究新路子。进一步加强工会理论研究,要突出研究重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工会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上下结合、内外协作、整体推进的研究格局,定期组织研讨活动,发挥全总智库专家和社会研究机构等外脑作用,建立合作机制,探索形成“研究+”机制。明确研究任务,对工会工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切实规范调研过程管理。 ——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 陶志勇 全球劳动治理刻画了国际劳工标准从制定到执行的过程,核心劳工标准是其他标准得以有效执行的框架条件。作为权威性的治理机构,国际劳工组织在全球劳动治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标准制定和价值引领作用。劳工组织源起于保护工人,致力于确保公平的市场和贸易体系。治理机制中需要遵循普适性的基本原则。全球劳动治理正面临诸多困境,为应对困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形成了多种确保国际劳工标准得到有效执行的模式。我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研究策略。 ——中国工运研究所所长 徐璐 海外劳动力市场在劳动雇佣管制方面与国内存在差异,涵盖了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最低工资、雇佣外籍劳工的管制、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中国企业正面临海外劳动力市场的多重挑战,如海外用工争议多发,各国的劳动力发展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等,需要构建完善的制度规范。应关注海外劳动力市场关键指标监测,如劳动力规模、劳动参与率、失业率、工资水平等因素。中国企业“走出去”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国际化,需要应对好海外劳动争议,积极培养国际化人才,关注本土化招聘,同时多方联动、协同施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高文书 数字时代劳动用工的变化包括用工方式多样化、资源整合平台化、劳动组织扁平化、劳动管理算法化、劳动关系去管制化等。数字时代劳动用工变化对劳动法带来的挑战包括,劳动用工形态的多样化对传统劳动二分法提出的挑战;市场主体“求变”与劳动法“求稳”之间的冲突;劳动者追求劳动灵活性与劳动从属性之间存在张力;劳动管理算法化带来的挑战;劳动者人格尊严、数字权益需要制度回应;司法实践带来困境等。基于此,劳动法的因应要坚持“变”与“不变”,既要坚持劳动法固有立场,又要积极回应数字时代给劳动用工带来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林嘉 (张菁 整理)
|